龙井茶完整指南:一年一采的春日代表作
说到中国茶,龙井茶毫无疑问是最具代表性的中国十大名茶之一。是的,龙井是一种绿茶!它和日本的煎茶、抹茶,以及中国的碧螺春一样,属于不发酵的绿茶。但与多以蒸汽高温杀青的日本绿茶不同,龙井采用锅炒杀青(炒青),赋予它独特的炒豆香和栗香风味。
历史悠久的茶
龙井茶原产于浙江杭州西湖地区,茶史悠久、文化底蕴深厚,是中国茶文化的代表性存在。
龙井茶素以“四绝”著称:
- 色绿:嫩绿清透
- 香郁:炒豆香、栗香悠扬
- 味甘:口感清甜滑顺
- 形美:扁平光滑,芽叶挺直
龙井茶产区
龙井茶的产区主要分为三大类:
- 西湖龙井:指产自杭州市政府划定的西湖龙井核心保护范围内的茶叶
- 钱塘龙井:产自杭州其他区域
- 越州龙井:主要来自绍兴等浙江周边地区
其中西湖龙井保护区又细分为一级和二级产区。
一级核心产区包括五大传统核心茶区:
- 狮:狮峰
- 龙:龙井村
- 云:云栖
- 虎:虎跑
- 梅:梅家坞
狮峰龙井
“天下名茶数龙井,龙井上品在狮峰。”
狮峰龙井位于西湖核心保护区,主要分布在狮峰山、龙井村、胡公庙(老龙井)一带。
地形为中高坡,阳光柔和,湿度适中,常有云雾缭绕,形成稳定的小气候,极适宜高品质茶叶生长。土壤为白沙土与风化石混合,排水性良好,富含矿物质。正如《茶经》所说:“上者生烂石”。
相传清代乾隆皇帝曾在此御封十八棵御茶树,确立其贡茶地位。时至今日,狮峰仍被公认为正统西湖龙井的发源地与标杆。
梅家坞龙井
梅家坞为西湖龙井一级核心产区之一,位于西湖群山西部,南邻云栖,北依五云山。
茶园遍布丘陵起伏地带,土壤以红壤、黄壤为主,黏性高、保水性强,有利于茶树吸收养分。
此地日照稍长,芽头饱满,内含物质丰富,是近年来重点发展的龙井产区之一。
梅家坞的龙井茶香气清扬,滋味鲜活,耐泡度高,是品质与性价比兼具的代表。

龙井茶树品种
目前龙井茶主要栽培以下三个品种:
- 群体种
- 传统“土茶”,由种子自然繁殖而来,芽叶形态不一,香气层次丰富,但产量较低,一般采摘期偏晚。
- 龙井43号
-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选育,是早发芽、高产、抗病虫害能力强的无性系品种。芽叶齐整,外形美观,适合标准化管理。
- 龙井长叶
- 亦为无性繁殖优良品种,于1994年通过国家良种认证。抗寒抗病能力强,但种植面积较少,市场上较为稀见。

采摘季节
龙井茶每年只采摘一次,通常在春季清明前后。
明前龙井
清明节前采摘,是品质最高、产量最少的早春嫩芽,素有“明前茶,贵如金”之说。
雨前龙井
清明后至谷雨前采摘,芽叶稍大,风味依然鲜爽,性价比高。
为什么明前龙井特别?
早春气温低、降雨少,茶树生长缓慢,能充分吸收秋冬积累的养分。
因此明前龙井富含氨基酸与茶多酚,入口清爽鲜活,汤感柔滑甘醇,风味层次分明,是绿茶中的珍品。
由于产量稀少、采摘期短,价格自然居高。

龙井茶的制作工艺
龙井属于绿茶,关键在于杀青工艺,用高温抑制酶活性,锁住茶叶的清香与翠绿。
与日本绿茶多采用蒸汽杀青不同,龙井采用传统的锅炒杀青(炒青),赋予其特有的炒豆香与谷物香气。
西湖龙井传统九道工艺:
摊放 → 炒青(青锅)→ 成条 → 回潮 → 辉锅 → 分筛 → 挺长头 → 归堆 → 收灰
摊放 → 炒青(青锅)→ 成条 → 回潮 → 辉锅 → 分筛 → 挺长头 → 归堆 → 收灰
依芽叶嫩度与含水量精准掌握火候,全程手工完成。
龙井茶特色
外形:扁平匀整、色泽嫩绿
汤色:清亮浅绿
汤色:清亮浅绿
香气:炒豆香、栗香、隐约花香
滋味:鲜活甘醇、回甘清长
滋味:鲜活甘醇、回甘清长
龙井茶冲泡建议
用水:山泉水或RO过滤水最佳
水温:70–75°C,避免用沸水
茶水比:1克茶:20毫升水,盖碗约4克茶配100ml水
水温:70–75°C,避免用沸水
茶水比:1克茶:20毫升水,盖碗约4克茶配100ml水
器具推荐:
瓷质盖碗 - 不吸味、保留茶香,利于控温
玻璃杯 - 可观赏龙井芽叶“起舞”,极具仪式感
玻璃杯 - 可观赏龙井芽叶“起舞”,极具仪式感
冲泡步骤:
- 温杯:先用热水温杯,再倒出
- 投茶摇香:投入干茶后盖上盖子轻摇,激发茶香
- 闻香:打开盖子,感受炒豆与坚果香气
- 冲泡:沿壁注水,浸泡约5秒后出汤,无需洗茶
前3泡可快速出汤,随后根据口感调整浸泡时间与温度。

龙井茶的味道
第一泡茶汤色浅,入口清新柔滑,炒豆香与栗香明显,带有一丝幽雅花香。
回甘迅速,喉韵清长,仿佛口中留着一抹春日空气。
不是张扬的茶,而是一种静谧、通透的春日表达。